本期人物——薛磊老師
1.帶班理念——“亦靜亦動,張弛有度;亦真亦美,內外兼修”
2.教育故事
教育根植人性
正如葉瀾教授所說:教育是“直面人的生命、通過人的生命、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,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事業”。人性在于真、善、美,在于尊重、敬畏、有愛。正是對教育的如此理解,薛老師在十余年的初三班主任工作中,對于教育理想并沒有被“中考分數”所羈絆。他利用晨會班會與學生分享時事報道,從身邊的事件中尋找教育意義,他利用假期與學生共同走進博物館,從身邊的歷史中追尋生命意義,他帶領學生走進圖書館、社區、困難家庭,從身邊的小事中體驗到生命的價值。作為一名教育志愿者,薛磊老師多年在蘇州市碑刻博物館承擔義務講解工作,榮獲了2018年度優秀教育志愿者稱號,他用自己的行動向學生展示學識與責任的結合。
教育面向未來
教育,并非以傳遞知識為第一要素,而是要把孩子的內心真正自我喚醒出來,幫助他成長為自己的樣子。當今社會飛速發展,未來必然是一個高度復合,高度關聯的智能時代。學生所要面對的未來世界將是充滿著不可預測性。未來的設計并不是需要只會紙筆訓練的機器,更需要的是敢于面對挑戰,善于解決問題的創新人才。“實踐出真知”,在學校開設STEAM課程班的機會下,作為化學教師的薛老師毅然接受挑戰,擔任初一年級的班主任,配合學校STEAM課程班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嘗試。項目小組化的管理模式從課程班組織到學科教學,教學實施的呈現方式從課堂講授到實地考察,學習成果的交流從校內師生探討到社會公開展示,在各方面都鍛煉學生的能力,拓展學生的視野,豐富學生的想象。
教育勇于創新
如果想要讓學生懂得學習、熱愛學習,那教師就要首先要做到懂得學習,熱愛學習。盡管薛老師是一位理科教師,在日常教學過程中,他弱化理科與文科的分界線。在課堂時間與學生探討學科發展史中的人文精神,在課余時間與學生交流閱讀心得與體會。在多年的努力之下,薛老師所任班級的化學教學成績斐然,獲得了家長與同事的肯定。在2021年初,薛老師的一份“化學方程式學生寄語”更是受到了各級媒體的報導,登上了“學習強國”平臺及央視新聞頻道。
身為世范,行為師表,匠心教育,靜待花開。班主任在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解惑,在三尺講臺下關注關心關愛學生成長,生動詮釋春風化雨、教澤流芳的深層含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