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協:“十四五”末煤炭產量控制在41億噸,煤化工將成為我國用煤大戶
2021-4-12 16:16:15
來源:煤化工信息網
“十四五”末我國煤炭年產量將控制在41億噸
中國煤炭工業協會3日發布《2020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》,報告指出,2020年我國煤炭產量39億噸,同比增長1.4%。到“十四五”末期,國內煤炭年產量將控制在41億噸,煤炭年消費量將控制在42億噸左右。
截至2020年底,我國擁有煤礦數量約4700處,到“十四五”末期,這一數據將壓縮至4000處左右,并建成智能化煤礦1000處以上;建成千萬噸級礦井(露天)65處、產能近10億噸/年。培育3至5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業。推動企業兼并重組,組建10家年產億噸級煤炭企業。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90%以上,掘進機械化程度達到75%以上。
報告稱,“十三五”期間,煤炭行業去產能目標任務超額完成。截至2020年底,全國累計退出煤礦5500處左右、退出落后產能10億噸/年以上,超額完成國務院提出的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的目標。
去產能的同時,煤炭供給體系的質量顯著提升。我國已建成年產120萬噸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1200處,產量占全國的80%左右。其中,建成年產千萬噸級煤礦52處,產能8.2億噸/年。由此可見,煤炭去產能并沒有影響新建煤礦項目。
未來煤炭行業集中度將大幅提升。目前,前8家大型企業原煤產量18.55億噸,占全國的47.6%。隨著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步伐加快,該比例會進一步提高。
煤化工將成為我國用煤大戶
簡單地講,煤化工是指以煤為原料,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、液體和固體燃料以及化學品的過程,是對煤炭能源的二次開發。
煤化工在我國發展迅猛,已經成為繼煤電之后,消耗煤炭最多的產業。那么我國為何要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呢?
一、能源稟賦決定的
我國能源稟賦是“富煤、貧油、少氣”,但是我國又是全球最大的工業生產國,對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非常大。
由于我國煤炭資源豐富,通過煤化工產業,可以生產煤制油、煤制氣,來替代部分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,大大緩解我國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緊張問題。
二、為煤炭產業賦能
煤炭是能源的支柱產業,在煤電去產能以及大范圍關停燃煤鍋爐后,煤炭市場進一步萎縮,煤炭急需拓展新的銷售市場。
而煤化工產業不僅可以消耗大量的煤炭資源,而且給與燃煤賦能,提高煤炭的經濟價值,從而提振煤炭行業萎靡不振的景象。
三、減低碳排放
主管部門推動煤電去產能和關停小燃煤鍋爐,最大的目的就是降低碳排放。因此煤化工產業的發展,也要基于低碳路線走。
相對于燃煤發電,煤化工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較低,F代煤化工產業,將燃煤轉化為煤化工產品,對環境的污染相對少些。
四、能源安全需要
當前,國際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企高,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變。在高油價支撐下,煤化工具有明顯的經濟性。
由于國家石油和天然氣買賣的話語權控制在西方發電國家手里,因此發展煤化工產業,對于我國能源安全保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
結語:煤化工雖然可以不替代石油和天然氣,緩解我國化石能源緊張問題。但是煤化工對水資源需求非常大,因此在一些地區需要加以限制。
不過在油價高企的情況下,十四五期間,我國煤化工將獲得大發展。到2025年,我國煤化工產業,將新增1.2億噸的煤炭消耗量。
責任編輯:李如屏